10月6日晚,在保定淮军公所博物馆的百年古戏楼内,中秋戏曲演唱会正在上演。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靖恬摄
“前后桩桩与件件,不由我心血如潮浪滚翻……”10月6日晚,保定淮军公所博物馆的百年古戏楼内掌声阵阵,中秋戏曲演唱会正在上演。青年戏曲演员王平带来的保定老调《忠烈千秋》选段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
“古戏楼是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。过去每逢节庆都会好戏连台。”淮军公所博物馆副馆长杜艾容介绍,该馆古戏楼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封闭式戏楼,自2023年9月恢复开放后,他们通过组织戏剧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,积极探索文物建筑资源的活化利用,让其成为连接古今的“活态”文化桥梁。
“这次特意带着孩子从北京赶来,就想在真正的古戏楼里过个不一样的中秋。”观众林俊飞一边用手机对准台上拍摄一边说,“坐在古戏楼里看传统戏曲演出,有种原汁原味的感觉。”
保定市剧协副主席韩莉说,虽然很多人对戏曲文化有兴趣,但缺少直观、可感的体验机会。他们特意将演唱会安排在中秋节这一天,就是希望借助节日的仪式感,在古戏楼这一特殊的空间里,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打造一个文化共享空间。既服务了老戏迷的怀旧需求,也满足了年轻人对新奇体验的追求,让文化资源真正惠及于民。
铿锵的现代京剧、激昂的河北梆子、醇厚的保定老调……韩莉说,此次演出选择多个戏曲剧种的精彩唱段,通过多元化的演出剧目充分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,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生机与活力。
“博物馆内将好‘戏’连台。”杜艾容介绍,为了让游客有更深度的体验,该馆还精心设计了多项创新文化体验项目。
变脸、滚环、转碟等表演与经典戏曲选段巧妙融合,让观众在互动中近距离感受技艺之美;戏曲公益课堂兼顾趣味与知识,让观众了解戏曲文化的源流演变;创意十足的特色剧本杀,让参与者在真实的古戏楼中穿越时空……
“接下来,博物馆还将持续推出戏曲演出活动,让戏曲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贴近观众。”杜艾容说。(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靖恬)
炒股配资10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