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该做什么,却总是拖延?为什么定下的目标总是半途而废?为什么别人玩游戏能通宵达旦,工作学习却哈欠连天?
答案很简单:你的生活缺少一套即时反馈的【成就系统】。
心理学家斯金纳做过一个经典实验:把鸽子关在笼子里,每次啄击按钮就能获得食物。结果鸽子很快就学会了疯狂啄击。但如果把奖励延迟到啄击100次后才给,鸽子很快就会放弃。
人类的大脑运作机制和鸽子没有本质区别。
我们之所以能在王者荣耀里打到凌晨三点,是因为每一局都有即时反馈——击杀有音效,助攻有金币,连胜有称号。而现实生活呢?健身一个月看不到马甲线,读书三本记不住几个观点,努力工作半年等不到升职加薪。
说白了就是:游戏给你的是即时满足,生活给你的是延迟折磨。
那些每天喊着要自律的人,其实是在跟人性对抗。而真正有效的方法,可以借鉴游戏思维,给自己的生活装上“外挂”。
下面给出几个任务,方便大家搭配出最适合自己的成就系统。
1. 每周消灭一个问题
展开剩余72%扎克伯格有个习惯,每周都会问团队:“What‘s the biggest problem we’re not solving?”(我们没在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?)
这个思维同样适用于个人生活。每周,解决一个工作生活中的旧问题:
文件找不到?重构你的文件夹体系 总是迟到?把闹钟放到必须下床才能关的地方 健身坚持不了?把运动服放在床头而不是衣柜深处持续解决问题,能带来即时成就感,同时释放认知带宽,让你有更多精力去攻克更大的目标。
2. 每周学习一个核心概念
查理·芒格说:“如果你掌握100个思维模型,你就能比别人看得更清楚。”
但大多数人的问题是:看了100篇文章,却连一个概念都没真正理解。
每月只攻克一个概念:复利效应、第一性原理、认知偏差……把它吃透,变成你的思维工具。
深入理解的概念,能成为你思维网络的节点,节点越多,你解决问题时的视角和路径就越丰富。
3. 每周输出一个完整观点
李笑来有句话特别狠:“如果你不能把一个想法写下来,那说明你根本没想清楚。”
每周要求自己认真写一篇300-800字的观点文章。不用发表,只为梳理思维。
你会发现,原本模糊的想法在文字化的过程中变得清晰,原本清晰的想法在推敲中暴露出漏洞。
4. 每周解锁一个新场景
乔布斯每次遇到瓶颈,都会去印度或者日本寺庙待一段时间。不是为了求佛,而是为了换个环境刺激大脑。
神经科学研究证明:新环境会激活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,产生更多创造性连接。
每周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——可以是城市另一端的书店,也可以是楼下没进过的咖啡馆。
固定路线造就固定思维,新鲜刺激带来新鲜灵感。
5. 设计主题挑战清单
说白了,就是设定一个主题,列出一张清单,然后一项一项去完成。
比如,给自己设计收集型任务:
读完村上春树全部作品 尝遍方圆3公里所有咖啡馆 学会10道拿手菜把枯燥的坚持变成有趣的收集,把痛苦的过程变成期待的闯关,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对这个主题的了解,同时梳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写在最后
《庄子》里有句话: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”
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:真正的高手不需要外部激励,因为他们已经把人生游戏化了。
与其每天喊着要自律要努力,不如给自己设计一套成就系统。让每一个小目标都有即时反馈,让每一次努力都能看到进度条。
人生不是苦行,是一场可以自己设计规则的游戏。
发布于:上海市炒股配资10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