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网成都8月2日电 (赵祖乐)7月31日,成都方志馆内流淌着跨越80载的深沉情感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“勿忘历史 吾辈自强”主题教育活动在此举行。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2025级MBA“微光·公益”小组与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携手,让抗战烽火记忆在四代人之间温暖传递。
活动现场。主办方供图
百岁老兵:投笔从戎,守护那份“平常”
聚光灯下,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王用劳声音清晰而坚定。1944年,日军兵锋直指贵州独山,神州危殆。彼时,年仅17岁的自贡三中学生王用劳,响应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军”的激昂号召,毅然投笔从戎。
“说不害怕是假的,”面对红领巾讲解员稚嫩而专注的目光,王老坦言,“但我们从骨子里信——信这个民族不该永远被欺负,信普通人也该有尊严地活着!”在泸州,他被编入青年远征军二〇三师六〇八团三营七连,日夜苦训,枕戈待旦。然而,历史的转折猝不及防——当年8月,日本宣布投降。
展开剩余54%“没想到日本会那么快就投降,”王老平静的语调下藏着时代的巨浪,“虽未能亲临前线杀敌,但报国之心,从未改变。”谈及战友的牺牲,他说道:“他们守护的,是老家泥土房的炊烟,是猪圈里母猪的哼鸣,是孩子书包里课本的重量。”看着窗外和平年代的高楼林立、列车飞驰、书声朗朗,老人眼中泛起慰藉的微光:“你们觉得这很平常?可我们那会儿,拼了命想守护的,就是这份‘平常’!”
薪火相传:四代人的历史接力棒
历史的回响在现场激起层层涟漪:
老兵后代的自觉担当:电子科大研究生、“微光公益”发起人李奕霖,作为老兵精神传承人,将祖辈“咬着牙也要把阵地守住”的坚韧,融入攻克学业与公益难关的行动中。“传承红色精神是血脉里的自觉,我们是‘活的纽带’。”她如是说。
红领巾的声音档案: 冯原、赵丹悦、刘洋栖三位红领巾讲解员郑重接过“小小历史记录员”使命,现场录制王爷爷与李姐姐的口述历史。这些珍贵原声将由成都方志馆永久典藏,成为未来教育的“活教材”。
青春的叩问与回响: 在随后的代际对话中,青年学子们围绕信念、勇气、责任踊跃提问。谈及当代青年奋斗的意义,李奕霖强调:“意义在于具体的守护、真诚的向往、踏实的奋斗。时代在变,‘认真生活、用力向前’的精神永存。”
从百岁老兵亲述烽火青春,到青年学子扛起传承之责,再到红领巾以童声刻录历史——四代人共同完成的这场记忆接力,为“勿忘历史,吾辈自强”写下了最温暖而有力的注脚。它昭示着一个朴素的真理:唯有铭记苦难与荣光,传承不屈的精神火炬,方能守护那份浸透鲜血的“平常”,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。
发布于:北京市炒股配资10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